站立歪斜或坐姿不端正、習慣性翹腳、長時間坐在計算機前都會造成我們脊椎歪曲不直,脊椎一旦彎曲歪斜,很多毛病會跟著來,所以可以常常做滾背的動作,可以矯正脊椎,甚至有人長了骨刺也可以治愈哦!每天勤快108下(來回一次算一下),骨刺免開刀,不用快慢慢作,矯正脊椎自己來!
“滾背”這個動作可以矯正脊椎,基於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,體質也有差異,並非人人可以輕鬆“滾”,為求安全,再一次談談這個動作。
矯正脊椎的方式很多種,此為其一,不吃藥、不打針,簡易可行。
矯正脊椎的方式很多種,此為其一,不吃藥、不打針,簡易可行。
人體除了特定器官外,全部都受脊髓神經所支配,如果各個支配器官神經與脊髓之間傳導暢通無阻,各個器官就可發揮正常,一旦脊髓神經系統受壓迫便容易病變,每一椎別供應人體各個部位。
例:
頸椎 1C
供應部位:頭部血管、大腦垂體、面部、腦部、中耳、內耳、交感神經系統;神經受壓的結果會頭痛、神經過敏、失眠症、高血壓、神經桄惚、眩暈、週期症、健忘症、倦怠。
頸椎 2C
供應部位:眼神經、耳神經、竇、舌、額頭、乳突骨;神經受壓後果:
鼻竇炎、過敏症、重聽、眼疾、耳痛、昏眩、某種眼盲、斜眼、耳鳴....
頸椎 3C
供應部位:額、外耳、面骨、牙、三叉神經;神經受壓後果:神經痛、痤瘡、濕疹
頸椎 4C
供應部位:鼻、唇、口、耳、咽管;神經受壓後果:乾草熱、卡地、耳聾、增殖腺炎
頸椎 5C
供應部位:聲帶、頸部脖體、咽;神經受壓後果:喉炎、嘶啞、咽喉炎
頸椎 6C
供應部位:頸部肌肉、肩部、肩桃腺;神經受壓後果:頸部僵硬、上臂疼痛、肩桃腺炎、百日咳、哮喘
頸椎 7C
供應部位:甲狀腺、肩、肘骨囊;神經受壓後果:滑囊症、傷風、甲狀腺症狀
頸椎 8C
供應部位:氣管;神經受壓後果:氣管炎、前背、內側小指
胸椎1T
供應部位:手臂以下部位、食道、氣管;神經受壓後果:支氣管性氣喘、咳嗽、呼吸不順、手腕疼痛
胸椎2T
供應部位:心臟、包括冠狀動脈及瓣膜;神經受壓後果:功能性心疾、胸痛
胸椎3T
供應部位:肺、氣管、胸膜;神經受壓後果:支氣管炎、肺炎、肺充血(胸膜炎)、流行性感冒
胸椎4T
供應部位:膽囊、膽管;神經受壓後果:膽囊疾病、帶狀疹、黃疸
胸椎5T
供應部位:肝、太陽神經叢、血液;神經受壓後果:肝疾、發熱、低血壓、貧血、循環不良、關節炎
胸椎6T
供應部位:胃;神經受壓後果:神經性胃炎、消化不良、胃灼熱胸椎
胸椎7T
供應部位:胰臟、十二指腸;神經受壓後果:糖尿病、胃炎
胸椎8T
供應部位:脾;神經受壓後果:抵抗力減低
胸椎9T
供應部位:腎上腺;神經受壓後果:過敏症、蕁麻疹(溫馨提示想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SmartLearningChinese)
胸椎10T
供應部位:腎;神經受壓後果:腎病、倦怠、腎盂炎、腎炎
胸椎11T
供應部位:腎、輸尿管;神經受壓後果:痤瘡、小丘疹、癤等皮膚病濕疹
胸椎12T
供應部位:小腸、淋巴系統、輸精管;神經受壓後果:風濕痛、氣痛、不孕症
腰椎 1L
供應部位:大腸、腹股溝;神經受壓後果:便秘、結腸、痢疾、腹瀉、疝氣
腰椎 2L
供應部位:盲腸、腹部、大腿;神經受壓後果:盲腸炎、痛性痙攣、呼吸困難、靜脈曲張
腰椎 3L
供應部位:生殖器官、子宮、膀胱、膝;神經受壓後果:膀胱病、月經不調、小產、膝痛
腰椎 4L
供應部位:前列腺、腰部肌肉坐骨神經;神經受壓後果:坐骨神經痛、腰痛、排尿困難、頻尿
腰椎 5L
供應部位:小腿、踝、腳;神經受壓後果:腿部血液循環不良、腿無力、足踝腫痛
薦椎S1~S5
供應部位:骨盤、臀部、攝護腺;神經受壓後果:薦骼關節病變、脊椎彎曲
尾骨Co4
供應部位:直腸、肛門;神經受壓後果:痔瘡、搔癢症、尾骨疼痛
以上數據供參考。這些是瑜珈老師給我們的寶貴數據之一,分享一下,人多少脊椎都有彎曲不正,所以才有些毛病,平常生活上累積的習慣造成,像是翹二郎腿啊,以前我不自覺也會,習慣養成了,真不是一下子就改掉的,真的是破壞容易建設難喔,沒事滾滾背可以幫助矯正,記得地上要鋪墊子以免傷到,別在沙發或彈簧床上滾。
滾背方式:
1.併腿屈膝坐在地上,兩手環抱住小腿,自然呼吸別太急促,收腹拱背,身體往後從尾椎、腰椎一節一節觸及地面,剛開始腳還先不用越過頭,多做幾下後再視自己身體狀況,然後滾到胸椎、頸椎,腳尖朝上,漸漸地雙腳越過頭,腳打直腳尖著地。
我們瑜珈老師的學員們第一次學皆能做到,按照老師的指示,稍用點力一蹬就有衝力幫助我們往後,腳也能順勢越過頭而腳尖著地了。雙手環抱小腿下方一點會較有力。
2.躺在地上,兩腳屈膝,兩手環抱住小腿,抬頭收腹拱背,身體往後從尾椎、腰椎、胸椎一節一節碰觸地面,如此前後滾過來滾過去。
練瑜珈需視自己身體狀況,做不到不能太勉強,滾背這個動作若無法將腳越過頭可以練第2點就好。有骨刺的人動作可更小更慢些。
Q:己經有駝背的人可以滾背嗎?
A:可以的,但要慢慢地輕輕前後搖擺即可。或者頭不抬起直接躺在地上,抱著腳彈動就好,老人家這麼做就可以了。
http://www.life.com.tw/?app=view&no=134659